精准治疗迈入三维可视化时代:湖南首例VARIPULSE脉冲消融房颤手术成功实施

发布日期:2025-10-12 04:04    点击次数:75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5日讯(记者 王璐 通讯员 罗文治 张志辉)9月11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张志辉教授团队成功实施湖南省首例 VARIPULSE脉冲消融导管指导下的房颤消融手术。该手术通过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与脉冲电场消融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实现房颤治疗的精准定位与安全消融,更标志着湖南房颤治疗正式迈入“三维可视化脉冲消融”的全新阶段,为房颤患者带来更高效、安全的治疗新选择。

作为我国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房颤以心率快且不规则、心房有效收缩减少为典型特征,其引发的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与生存质量。据统计,我国房颤患病人数已突破2000万,临床对更优质治疗技术的需求迫切。

此次接受手术的54岁女性患者,多年受阵发性房颤困扰,反复出现心悸症状,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张志辉教授团队在充分评估患者病历资料、手术安全性及治疗获益后,决定采用最新上市的VARIPULSE脉冲消融导管为其开展治疗。

展开剩余64%

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麻醉科尹欣林副主任医师与护理团队全程通力配合,张志辉教授与罗文治主治医生凭借丰富经验稳步操作:在CARTO 3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支持下,通过心腔内超声导管(ICE)实现房间隔精准穿刺,再以星形磁电双定位标测导管(Pentaray)完成左房精细建模与高精密度标测,最终运用VARIPULSE脉冲消融导管完成消融操作。

术中即刻监测显示,患者肺静脉电隔离效果理想,手术全程耗时不足50分钟,单支肺静脉隔离仅需5分钟,术中射线量较传统消融方式降低80%以上,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大幅提升,手术体验感良好。

“相较于传统治疗方式,脉冲消融(PFA)是房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张志辉教授介绍,当前房颤治疗以节律控制为核心策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导管消融在控制心律、改善心功能及预防脑卒中方面优势显著。而脉冲消融技术通过短时程高电压释放多个脉冲波,可在心肌细胞膜上形成不可逆微小孔,促使肺静脉前庭(房颤病灶关键区域)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实现精准治疗。此次采用的VARIPULSE脉冲消融导管,能与CARTO系统无缝集成,全程三维可视化操作可清晰还原左房解剖结构、追踪消融损伤路径,让手术更安全、高效。数据显示,该技术在欧洲inspIRE临床试验中表现优异:186名患者随访12个月无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接受优化PFA治疗方案的患者12个月临床成功率高达90%。

作为湖南省唯一专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团队,湘雅三医院张志辉教授团队多年来深耕心律失常与心衰防治研究,复杂持续性房颤手术成功率突破9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次湖南首例VARIPULSE脉冲消融房颤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为省内房颤患者提供了更优治疗选择,更推动湖南心律失常诊疗技术向更高精度、更安全的方向迈进,为区域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注入新动力。

发布于:湖南省